“我是红小微,这期《空中微党课》开课了。今天我们来说说乡村产业振兴……”
每周五,茶陵的“空中课堂”都会准时发声。该县依托218个村级广播站的1686个高音喇叭,精心筛选和制作惠农政策、党员教育等音频节目,让农村党员听得懂、记得住、受教育。
“空中课堂”只是茶陵强化党员教育的一个缩影。作为《共产党组织根本原则》的发现地,该县传承好“红色基因”,利用好“三会一课”这项具有深厚革命传统的制度,让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富有生机,实实在在地传递正能量。
80多年前,“三会一课”雏形出现
在茶陵档案馆,一张泛黄的白纸被小心翼翼保管着,只见蓝色字已褪色,有几页字略有残缺,但还是能知晓其内容。封面上注明“中国共产党茶陵县执行委员会印”,尾页注明“一九二九年十月二十七日希先编于茶陵”。
这是革命先烈宛希先1929年担任中共茶陵县特别区委书记时,编写的《共产党组织根本原则》。2005年,该县洣江街道土沙村樟皮组村民陈这仔在撤除旧屋期间,在墙缝中发现了这本由一张纸折成的小册子,其岳父将其上交县档案馆。
“全文分共产党员的基本组织、民主集中制、铁的纪律、党是一切非党组织的领导机关等五部分内容。”茶陵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,“共产党员的基本条件”是全文的核心部分,文章强调凡进入共产党的党员要做到“按期开会”“按月纳费”“做党的工作”三件事。“这三件事反映了当时党的工作要求和工作的艰苦性,即可视为‘三会一课’制度的雏形。”他说。
60多年前,支部“党课制”获得肯定
新中国成立伊始,国内百废待兴,百业待举,这对党员素质和作风提出了更高要求。在茶陵,农村土改结束后,在恢复与发展农业生产中,有些农村党员滋生松懈思想,强迫命令作风一度影响了党的农村工作开展。
“群众看党员,党员看干部。”1952年冬,茶陵县委决定以当时的二区,即现在的腰潞镇为党课教育重点,摸索支部教育的方法和形式。
“二区的‘党课制’很快影响邻近的三个区,先后有27个党支部相继效仿实施。”茶陵县委原常委彭立德回忆称,党课每月一次,定时、定点、定教员、定内容,主要讲授党的基本知识。
1953年2月,茶陵县委及时总结了试点的经验,决定全面推广。“1954年4月底,中组部、中宣部召开的党员教育会议,茶陵如何开展农村党员教育、建立支部‘党课制’的专题发言,得到了与会领导的充分肯定。”彭立德很是自豪。
1955年,中共湘潭地委作出了《关于推广茶陵县党课教育经验的决定》。这一年,茶陵“党课制”已全面普及,支部教员也由1953年的18人发展到171人。
现如今,“田间党课”助推脱贫攻坚
“我们这是砂质土壤,适合种植罗汉果,每亩收益可达7000元。哪位党员知道,夏季要注意什么?”6月初,茶陵县思聪街道茶冲村罗汉果种植基地,一场“田间党课”正在进行。
在脱贫攻坚决胜期,茶陵用好“三会一课”这个法宝,创新形式、释放优势,各村级支部把党章党规、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以及脱贫攻坚政策等党课内容,送到田间地头,送到百姓身边。
茶陵县委常委、组织部长肖锦霞介绍,近年来,紧扣时代旋律,紧跟中心工作,紧贴基层需求,变“专家讲”为“大家讲”、“关门学”为“开门学”、“菜单式”为“点单式”,让“三会一课”活起来、党员意识强起来、组织生活严起来。
挺立潮头堪为中流砥柱,与时俱进才会基业长青。茶陵县委书记彭新军表示,进入新时代,将按照总书记提出的“坚持、加强、创新”的要求,不断丰富“三会一课”内容,提高“三会一课”质量,让“三会一课”接地气、入灵魂、聚人心,为建成“湘赣边界中心县”目标凝聚“红色力量”。
来源:株洲日报、茶陵县委组织部 作者:
下一篇: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