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书本身,初衷很多。明白事理,探析究竟;获取优秀,体面生活;立身行道,以显父母……林林总总,不一而足。而在武训这里,答案很简单,意愿也很朴素,那就是不让穷人做睁眼的瞎子。
武训,又名武七,清朝人士。五岁丧父,七岁丧母,以行乞丐为生,孤苦伶仃。青年时候,在一举人家当长工,做牛做马而无怨,三年工钱却不得,愤懑而言“做人得讲良心”,却反遭毒打,几度昏厥。在高烧昏迷中,幼时的渴望唤醒了梦中之人,那就是兴办义学,让穷人家的孩子念得起书,上得起学,不再吃不识字的哑巴亏。
世上无难事,只怕有心人。没有比人更高的山,没有比脚更长的路。是的!天下的事,都是人干出来的,只要你肯干,你一定能行。而武训即抱着这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信念,在穷乡僻壤间,在崖石丛林中,硬生生地创造出了一线希望。他打扮了行头来杂耍卖艺,他勒紧了腰带去拉磨做劳力,他拼了命让人捶弃,他辗转了半个山东不知倦疲。一切的一切,所有的所有,他不知畏惧,亦不曾怨艾。而支撑他不懈行走的即是想让和能让穷人家的孩子读上书的念想,哪怕自己被他人讽刺为疯子、傻子,哪管自己身心俱竭、身骨俱粉。
从劫难中醒来后的十年间,他千辛万苦、一点一滴积攒了120吊钱。为保安全,他将钱财放置于一富户家中,但最终却被不法贼人、不义之徒据为己有。这于富户本是不多的钱,于武训却几乎要了他的命。因为这些积蓄,见证着他十年来的努力,承载着他孜孜以求的梦想,允诺着他锲而不舍的誓言。是啊,有些于有些人可有可无的东西,在有些人那里却可能是关于生死存亡的大事。这,在武训的生活深处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。
群众的眼睛是雪亮了,只要你愿意睁开双眼来看看这个黑暗或光明,清澈或污浊的世界。邻里乡人都知道武训是被冤枉的,是被讹诈的。他们在自身囊中羞涩之时,在力所能及之处贡献了自己的力量,去支持武训拥有继续走下去的勇气和希望。穷人本是一家人,闻其饥寒为之哀,见其穷苦为之悲,更何况武训他所撑起和力图实现的是大公无私、悲天悯人的伟大宏愿。逆境时刻,艰难时分,无力时节,没有人会渴望他人还趁火打劫、落井下石、再添风霜,而是希望有些安慰与鼓励,有些同感与扶帮。也许你轻描淡写的话语、百无聊赖的眼神,却可能感动、激励他人行走一辈子,更何况有时你还是那么的深情与挚诚!
不倒翁于孩时的武训是一个玩意儿,长大后,它成了武训的人生哲学。不被任何困难所打倒,不为旧恶势力所屈服。为了穷孩子,他走着一条很长很长且很苦很苦的路。但他始终没有放弃,而在跳着笑着中,在被奴役中过了三十年,最终也攒够了兴办义学的钱。
他在一家进士门前跪了三天三夜,感动了这个读书人,答应为武训筹备义学的事宜。中途虽有“使民可由之,不可使知之”“劳心者治人,劳力者治于人”之阻隔,但终“民为邦本”“将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”占据心灵高处,助力武训办成了第一所学校。
学校有了,武训挨家挨户地劝求穷人家的孩子来念书。他看到孩子们用心读书时,跪求于地感谢他们的努力;他看到孩子们打牌赌钱不求上进时,亦跪拜于地让他们知晓读书的难得珍惜。当武训从孩子口中知晓“学而优则仕”后,离行前,他告诫孩子们,你们都是庄稼人、穷人家的孩子,你们念好书,可千万不能忘了庄稼人、穷人啊。可能这就是贫穷时应当坚守什么,富有时应该怎么做的真谛吧。这是武训一生致力办义学的愿景,是他以一人力量支撑起千万人梦想起航的地方。
为了争取到穷孩子们得到受教育的机会,武训同封建势力斗争了一辈子。他一生中含辛茹苦创办了三所义学,即使最终这些学校被地主霸占了去,但他为了不让穷人当睁眼瞎而一生奔波的事迹将与天壤而同久,共三光而永光。
——读《武训传》有感
——2018年6月27日于炎陵沔渡
(作者:株洲市2017级定向选调生 李义辉 单位:炎陵县沔渡镇)
来源: 作者:李义辉
上一篇:认清角色 找准定位
下一篇:返回列表